来源:齐鲁网
2017-10-10 09:38:10
作者:朱永华
68岁的潘普全老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和间歇性老年痴呆,9月26日,他未跟家人商量就孤身一人来京看望消防员儿子,但9月27日在北京西站下车后失踪了。经过警方、家人和广大网友的多方寻找,10月8日12时许,潘普全老人终于在北京市大兴区被找到了,并且安然无恙,在长假结束前圆了“家人团圆”的心愿。(10月9日《北京青年报》)
无法想象,一位身患帕金森综合征和间歇性老年痴呆的父亲,在国庆节前夕“偷偷离家”,一个人从西南重庆搭乘列车远赴北京,去看望在北京当消防员的两个儿子,在北京走失12天之后,奇迹般的出现在小儿子工作的单位门口,又被执勤的消防战士认出最终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父子团圆。
在老人失踪12天的“传奇”中,究竟都经历了什么?人们无法得知,但从老人身体的安然无恙中,不难想象出他肯定得到过众多好心人的接力帮助,在为老人感到庆幸也为得来不易的团聚甚为感动的同时,更为这种感天泣地的父爱而震撼。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本是专程从重庆赶赴北京看望两个儿子的老父潘普全,因为身患帕金森综合征和间歇性老年痴呆,不仅行动不便,对失踪的12天经历一无所知,“鬼使神差”般“找到”儿子工作单位与俩儿子见面之后,居然对儿子也已经漠然不识,唯有父子之间心里相通的使然,才没有抗拒儿子的双手紧握。据执勤的消防员称,在他发现潘普全老人并将其搀扶到单位与儿子见面的整个过程中,老人手里都始终拎着装有几块月饼的塑料袋不肯放手,而这几块月饼显然也是老人从重庆老家带来。
不难想象,尽管两位消防员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但父亲对儿女这种根深蒂固的血脉亲情之爱并不会因为疾病完全删除,在老人仅存的记忆中,国庆、中秋、月饼、两个儿子和北京消防,这些碎片记忆串成了老人的整个行动,失踪的12天里直到见到儿子,老人始终拎着这几块月饼既舍不得吃更不愿放手,就是希望“记忆中的儿子”能够在中秋节里吃到他们最爱吃家乡味月饼,老年痴呆并没有完全消解如山的父爱,反而把这种爱打磨的更加纯粹、更加感天动地。
在坊间有两句俗语,一句是规劝老年人的“人过六十不出门”,另一句是告诫为人子女者“父母在不远行”,两句俗语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上了年纪的老人出远门会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容易发生意外。而父母在世要求为人子女者“不远行”,就是为预防父母一旦有不测好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尽孝。
虽然这两句俗语在今天看来早已“过时”,子女既不可能做到“不远行”,现代交通和社会的进步也足以保障老人的“想走就走”和在外安全。但孝敬父母老人却是为人子女者永恒的生活主题,两位在北京当消防员的儿子,肯定也想常伴病父左右照顾尽孝,更不愿意看到身患多种疾病的老父为让自己吃上几块月饼,不远千里来到北京还走失他乡,然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病魔如何消磨人的记忆,如山的父爱依然会在蹒跚的脚步下一寸寸向儿女身边靠近,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鬼使神差”吧。
两位消防员父亲在京走失12天后最终团聚,我们在收获无尽感动的同时,似乎也更应当思考些什么,很显然,虽然这样的团聚让人动容,老人在走失的12天里,可想而知更得到了很多帮助,但这些却都建立在本不该发生基础之上的“悲情”,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用年轻时代的奋斗与付出换来幸福的晚年生活,不要再为儿女身在异乡而牵肠挂肚,政府更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居住和工作稳定,实现家庭成员就近就地安居乐业。
无论生活医疗水平如何提高和完善,没有儿女陪伴的老人终究是不完美和不幸福的,从潘普全千里进京看望两个当消防员儿子走失又团聚这一个例中,我们既要感动父爱如山,更要看到背后的沧桑与无奈。虽然长假期间消防员职业特殊需要严阵以待,然对于两个儿子均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情况,是否可以更人性化的考虑给其中一位休假?老人最终能够与两个儿子团圆实属庆幸,如果出现意外,在令两个儿子愧疚一生的同时,其单位又该如何面对?
人老变小,在自己父母均已作古之后,儿女就是自己唯一的牵挂和精神依靠,我们无法想象老人是在如何极度思念两个儿子的驱动之下,凭着零碎的记忆远赴北京,在走失12天之后,最终奇迹般的流落到小儿子工作单位门口,父爱感天动地却又透着极度的苦涩与悲沧,这本不该演绎的悲喜传奇,却真真切切出现在国庆与中秋长假期间,悲哉壮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