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13 10:20:10
作者:胡冰
10月11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正式成立。
“达摩院”是一个负责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的实体组织,未来三年将投入1000亿元进行技术研发。中国科技企业以如此之大的力度和手笔支持关键基础技术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打破了以往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基本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唱“独角戏”的格局,科技企业已成为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主体。
阿里“达摩院”的横空出世,是落实中国决策层力倡的创新驱动战略的最新实践,将为中国成长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劲新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就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云栖大会上解释阿里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科研投入,就是为了成为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创新的发动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早已是中国社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而“达摩院”的成立,无疑将使其创新引擎的地位更加凸显。
2016年正式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此,《纲要》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
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无疑是中国科技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推动中国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和换道超车的最佳案例。
马云希望阿里巴巴的“达摩院”能够代表中国,走出企业研究机构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既有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既有经验的借鉴,也是对传统的研究形态的超越。它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贴近市场,立足前沿,着眼长远,打造平台。
马云强调,“达摩院”是要“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 with fun and profit”,解决问题是“达摩院”首要的任务,“达摩院”不是要做脱离应用场景单纯追求“有意思”的理论研究机构,但也不是一个只是关注获取商业利润的实用技术的研究机构,而是把现实导向、问题意识、理论关切和商业应用有机结合。坚持现实导向,决定了“达摩院”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庞大的中国市场和阿里经济体积累的数据资源,将市场数据转化为科技成果并更好投入应用,从而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的要求。
“达摩院”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并计划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研究中心。这都是包括苹果、谷歌等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关注的最前沿领域。
回溯全球科技进步的历史,企业主导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曾对技术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贝尔实验室、ibm和微软的研究机构,都曾“各领风骚”,而今,伴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阿里巴巴当仁不让地跳出中国企业在研发领域的“实用主义”窠臼,更多关注基础领域和前沿技术,帮助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更多技术创新突破。
“达摩院”要支撑未来二十年阿里“经济体”的成长。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阐释“达摩院”的成立时谈到“达摩院”和阿里云研发部门的不同之处,“达摩院”是为未来的长期投资,专注于基础层,而阿里云研发部门的主要出发点是满足客户当下和未来两三年的需求。正是“达摩院”这样力图将“技术看得更远”,更加关注技术中长期应用的研究机构,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的创新技术能力,推动中国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达摩院”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其突出的开放性。“达摩院”不是阿里公司内部的研究机构,而是为全球科技创新服务的开放平台。“达摩院”将与全球高校进行产学研互动,为研究人员提供真实场景、实现数据共享。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之间的脱节,是制约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而“达摩院”探索的产学研互动新模式,对建成中央政府提出的“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全新模式。
中国只有一个阿里巴巴,但在中国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无疑需要更多企业开展像“达摩院”这样的实践,以创新手段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投入。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