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风
近日,有爆料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却被最终录取,被称为“隐形考生”、“空降考生”。11日,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认爆料大部分内容属实,但认为是“简化手续和工作不细致导致的误会”,还公布了16人录取依据。(1月13日《新京报》)
与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没有录用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相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录取了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对两起公开招聘引起的舆论质疑,前者声称“我们不执行招考公告,我们执行的是内部文件”;后者解释是“简化手续和工作不细致导致的误会”。尽管涉及的考生数量上后者大大超过前者,但后者的解释比前者有所“进步”,至少没有把潜规则说成“内部文件”。
“内部文件”有时候可以上升到“国家机密”,这样,民众和舆论就没有资格了解,许多潜规则就可以包含在“内部文件”里。但这次乌兰察布市官方对录取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的诡异现象的回应,终于把某些潜规则推向了台前。11日,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关于网上反映乌兰察布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说明》。
根据《情况说明》的描述,16位被质疑的考生中,除了其中6名有特殊情况外,另10名考生则属于“紧缺专业岗位直接聘用人员”。所以采取了“特事特办”和“紧缺专业招聘”补充规则。能不能把这些“补充规则”称作潜规则?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海云很坦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调剂、‘特事特办’还是‘紧缺专业招聘’都缺少制度依据。”不按照制度推行的规则自行设立的规则,不属于潜规则是什么?
乌兰察布市官方的“坦诚”显然要比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内部文件”透明,但从这种“坦诚”的姿态里传递出的信息却令人担忧——因为,社会在发展,潜规则也在与时共进,潜规则大有“转正”为明规则的趋势。在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海云看来,他们采取的潜规则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而是“在公布聘用人员名单时应该把三种录用方案的人员分别公布,但工作人员为了简化手续,把所有选聘人员都放在了一起,民众不了解情况才‘产生了误会’。”反之,如果把这些潜规则及时公诸于众,民众是不会产生误会的。
如此说来,现在这个“误会”是不是可以解除了?尽管乌兰察布市官方似乎感觉良好,称“录取过程没有问题”,但至少笔者是心存疑惑的。虽然可以把所谓的“特事特办”默认为权力随心所欲的借口,但“紧缺专业招聘”的说辞还是含糊不清。是专业岗位的紧俏不想公开招聘,还是应聘考生的紧缺才后期“调剂”? 记者仔细核对后发现,医院、中学和商务局也在这批“紧缺专业”的范围内。这就奇怪了,难道在乌兰察布市连医院、中学和商务局都成了无人问津的岗位?看来所谓“紧缺专业招聘”应该是肥缺专业的“候补”。乌兰察布市官方把这种见不得人的官场内幕,用来为民众消除误解,可见权力的狂妄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潜规则成为明规则也指日可待了。
当然,没把潜规则说成“内部文件”就好。让民众知道一点在所谓公开招聘中的黑幕,也让有关部门看到一些权力腐败的具体表现。这至少可以少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让政府多一点对整治当前权力腐败严重性的认识。从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用所谓的“内部文件”拒绝一个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再从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用自定的“特事特办”和“紧缺专业招聘”录取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的离奇事件中,权力自肥和权力寻租已经昭然若揭,如此任人唯亲式的“近亲繁殖”,还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优良的积极因素么?
新闻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