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5-26 06:16:05
作者:堂吉伟德
这两天,一名叫丁璇的资深女德教育专家火了。最开始是因为她在江西九江学院办了一个讲座,谈到“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5月25日《成都商报》)
女德教育本为传统,不过近年来却悄然变味。不是讲立德立言立事,而是讲“贞操”、“隐忍”与“还债”,讲因果循环之类的东西。尤以贞操论的卷土重来,最是让人无以接受。真正是“满纸荒唐言”,以封建正统的妇德来教化于人,“女德专家”被狂喷则不难理解。
关于贞操的争论存续已久,虽然答案比较明确,但是其实并未在社会层面达成共识。类似的话题一旦提出,必然引来一番争论。比如几年前,上海家喻户晓的明星调解员柏阿姨,因在电视节目中告诫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爱、不要过度放纵,强调:“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而受到众多女性网友的质疑,从而引发了这座城市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女性“贞操”的大争论。
贞操既是对于女性而言,也是对于男性而言,假若这个世界只有女性而无男性,那么“贞操”也就无所谓存废。然而只要求女性遵守“贞操”,而不谈男性遵守,此既背离公平,也难以说服力。
这也是所谓“贞操论”的致命逻辑缺点。 “贞操论”的议题之所以方兴未艾、议而未决,其间有两个比较复杂的因素,一是此论有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的传统习俗,并因此形成了强烈的性别和权利冲突。一旦传统陋习与现代倡导格格不入,就必然会引发思想层面的大讨论;二是此论蕴含着极强的社会道德焦虑。一旦贞操外化成忠诚与诚信,其则有了道德标准的参照。
正是基于对道德滑落的焦虑,才引发了伪命题的公共化。
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来看,贞操论不论一概打死,如果扩大其外延并挖掘其内涵,对其则有更为合理的解释与理解。一个共识是,现代的“贞操观”早已脱离“处女情节”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阶段,进化到对妇女权利和身心的全面解放。所以,“贞操观”不能成为一种道德枷锁,而应成为解放权利的钥匙。注重贞操不是封建观念的回归,淡化贞操也不是对性解放的支持,真正的“贞操观”是真情真爱为基础,以自尊自爱为核心。既与是否处女无关,也与婚前性行为无关。
因此,就现实而言,贞操观仍有重提的必要,但将其与“嫁妆”的捆绑,其实是将其凌驾于个人权利和婚姻的幸福之上,这无疑是对女性的一种道德强加。就社会成员而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贞操观”,如何去营造一个尊重“贞操”的社会环境,才是最需要反思的问题。否则,一切盲目的跟风与叫好,未见得对“贞操”有多大的发言权。
贞操观的重新受到关注,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无法忽视。此实为对当前道德水准不断下降和社会风气恶化的一种群体性反弹——因为传统而纯正的道德空气稀薄,人们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现在的社会道德进行纠偏。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的言论。或许,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加清晰该如何讨论“贞操”问题。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